福州新闻网 >> 福州文艺网

文学经验与挑战——闽派批评的价值分析

2018-11-13 09:50:14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杨健民

  首先我必须肯定,“闽派批评的中国经验表达”——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总结的话题。对于闽派文论,从文学本源性来看,学者们作出了许多学理性的评价,这些评价无疑对于这样一种特定的文学批评现象作了很好的归纳。四十年了,闽派批评的确提供了很好的中国方式的经验表达。这个问题,除了从文学本身,我们是否还能从一个更加宏大的历史视野去观察和总结呢?这是我想提出的一个问题。

  多年来,社会科学一直存在着气吞八荒的倾向,即试图找到某种能够解释所有社会现象的“覆盖律”,从而使得一些研究成果也存在着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不仅体现在它难以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而且它所提供的某些“预测”更是五花八门甚至相互抵牾。这就导致目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出现一种浮躁的学术生态:工具理性泛滥,实用主义盛行。

  从整体性视野来看,我觉得判断社会科学是否提供了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是否提供了“中国经验表达”,至少需要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考量:它们是否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实现了从学科综合到问题综合?它们是否在各自的学科领域自觉地建构起独立的批判路径和新的学术框架?它们是否自觉地在各自的学科现实中开发出新的原理?

  这三个问题,是整个社会科学领域的真问题,而不是假问题。有学者指出: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一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就是我们的大部分学术研究,都是用中国的经验来印证西方理论的正确性。那么,我们的文学批评如何?我觉得,闽派批评凸显了一个明显的理论质量,就是它没有被西方理论牵着鼻子走,它有着自己的独立话语和批评体系。

  文学与哲学、史学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哲学的出发点是反思,史学的出发点是回溯,文学的出发点是诞生。文学批评之所以能够达到一定的哲学境界,就是占了“诞生”这个优势,它是被“分析”出来的。文学批评就是这样的价值分析。

  同样,我们对于闽派批评也应该从价值分析入手。我认为这种价值分析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挑战:

  首先是挑战文学现实问题。这是闽派批评的一个重要特点。文学批评有许许多多的问题,但是如何合理地面对这些问题,将很大的理论概念,在论述过程把理论演绎和文学分析融合得精当妥帖,这是闽派的批评方式。他们的文学批评注重从问题出发,表现了西方文论中国化的最大可能性。他们对中国古典文论和西方文论都极其熟悉,不只是对结构主义、符号学做纯粹的理论介绍,而是以此去面对中国文学现实的挑战,把握文本的叙述逻辑和精神脉络,挖掘出文本内部最深层次的意义可能,从而打通了文学的内部要素和外部因素,把文学、文化和理论问题进行了内在的联系。

  其次是挑战思想资源。对于闽派批评,一个公认的说法是:闽派批评家的文章有思想锋芒。的确,他们的文章本身都具有一种思想论辩的风格。文学批评不是一种纯技术主义的分析,它需要以思想资源去产生新的思想资源,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文学批评就只能是一堆干枯的甚至是死了的东西。

  第三是挑战文本解读。闽派批评家不仅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崭新的思想观念,而且具有极为独到的文本解读能力。文本阐释,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批评方法,都是一种挑战性行为。这种挑战性表现在如何深刻把握文本的叙述逻辑和精神脉络,挖掘出文本内部最深层次的意义可能。

  文化是有尊严的,闽派批评是有文化自信的。这是我对闽派批评价值分析的一个基本判断。所以,闽派批评为文学批评提供了中国经验表达,我认为是完全不过分的,因为它正在为我们的学术发展提供了正能量以及许多超越理论意义的观点。闽派批评是一个话语平台,这个平台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底蕴和思想传承,它所激发出来的理论质量,已经产生了普遍的学术影响,并具有超越地域、走出闽派的能力。

【责任编辑: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