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福州文艺网 >> 文艺评论

余岱宗|城市空间与闪光灯记忆

2019-01-07 09:00:50来源:福州日报

  成业的《漂浮的风景》,以三重感知开启城市记忆:第一重感知是簇新的城市景象,第二重感知是记忆中的旧街道风景,第三重感知是荧幕上具有异国风情的影像风景。这三重感知一旦邂逅,旧时巷弄的种种生活细节就复活了。《漂浮的风景》借助影像感知开启记忆,让记忆中弄巷生活的情景不断叠印至当下的新街景之中,让不同时间段的两种空间景象在感知中交互,彼此融合。

  一个人对既往生活空间的感知,事无巨细地罗列出一张记忆清单,反而繁琐。陈年旧事,其来龙去脉可能会淡化,但记忆中某一张生气勃勃的面孔,某一个人欲说还休的羞涩,某一次对话中意味深长的只言片语,某一个幼时情景中的温暖氛围,都可能镌刻在记忆的画册之中。这些记忆如被闪光灯照耀,画面中心的氛围、语气、声音或行为异常清晰,而画面边缘处的诸多细节,甚至构成整个画面的前因后果,可能已经模糊了。这种闪光点记忆所形成的画面,正是书写一个人的记忆最值得重视,最值得加以剪裁的写作素材。

  这个时代,城市变化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致有时会产生一种恍惚感:似乎行走着的是另一个城市。《漂浮的风景》正是以闪光灯记忆去洞察、去裁剪这簇新的城市景象。面对城市的新与旧,人们既渴望新,又留恋旧。人的感受,便是如此矛盾。而恰恰是这种感受的纠结,构成了《漂浮的风景》这篇散文的审美脉络:拥有更新更舒适的街区之时,怀旧的情感便接踵而来,这种不舍便让既往获得了美化的可能。当然,这种美化不是无来由的,毕竟,旧的城市街区中,有着太多曾经的行动轨迹,这些轨迹拖曳着往事的平淡、欣喜、甜美、悲伤或不堪。物体可以被翻新,情感与感受却难以被修葺一新。情感与感受的“守旧性”与城市建设的“去旧性”,其折中的结果便是要保护老建筑物,让这样的建筑和街区承载个体对既往的想象性回归的精神需求。

  梅洛·庞帝在《知觉现象学》中言:“我的身体占有时间,它使一个过去和一个将来为一个现在存在,它不是一个物体,它产生时间而不是接受时间。”人的感受“产生时间”的效应在《漂浮的风景》有着相当生动的叙述。下棋的老人,卖供果的妇人,破旧沙发,闲荡少年,一旦成为怀旧符号,其“鲜活性”的存在价值,便在于经由这些符号,铺设了一条沟通既往、当下与将来的通道。写作“产生”了时间的叠合,写作也“产生”了空间的重合,写作者是最擅于挽留时光的人。

【责任编辑: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