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左海春秋

福州北庙

2015-05-04 11:41:14    来源:福州新闻网

北庙仅存的大殿

  □寺庙觅踪

  ■黄荣春 文/图

  北庙位于福州北门(遗爱门)外,闽王王审知建造,供奉唐末崇顺王刘行全,宋政和二年(1112年)重修,明清两朝多次修葺。

  宋梁克家《三山志》:“北庙,遗爱门之外,去州十里。王姓刘氏,讳行全,唐末,事其妻兄王绪为将,为秦宗权所迫,拔军南徙,以王为兵锋。至漳州,绪忌而杀之。忠懿有国,悼其死非罪,为立庙州北。(时乌石庙号南山庙,故指此为北庙)。乾宁四年,奏封武宁侯。梁初,累封昭惠王。凡出师捍敌,阴助显著。贞明五年,备以闻于朝,进封崇顺王。”

  明王应山《闽都记·湖北侯官胜迹》记载:“北庙,遗爱门之外,去州十里……宋政和二年,知县吴与新其庙,自为记。”

  陈衍《福建通志·候官》:“北庙在北关外,神刘行全,唐末事其妻兄王绪为将,绪为秦宗权所迫,拔军南徙,以行全为先锋,至漳州,绪忌而杀之。王审知有国,痛其非辜,为立庙。”此外,清《福州府志》、《侯官乡土志》,民国《西湖志》均有此类似记载。

  北庙今在何处?北门外天泉路西侧遗存一座庙宇,解放初被崎上小学使用,其位置正符合《三山志》关于“北庙,遗爱门之外,去州十里”的记载。此庙因历史悠久,曾被冠以多种名称。清《福州府志》标名为“北岳境”,1996年福州市城乡规划测绘图注名为“北庙”,1999年4月福州市佛道教协会定其名为“北岳庙”。2014年1月21日福州市文物管理局《关于福州北庙保护问题的复函》称,“经征询鼓楼区文体局和专家意见,并查阅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单及现场勘查……由于史书上多有北庙的文字记载,但未见北岳庙的记载,因此,北岳庙有可能是北庙。”

  笔者翻阅福建地方志有关北庙的记载,参阅福州市王审知研究会《关于“北庙与北岳庙名称”的考研报告》,并到实地调查,看到大门门额悬挂的是“北庙”门匾。庙为土木结构,坐北向南,原由前殿、大殿、后殿及前后天井组成,占地800多平方米。后殿已毁,前殿于2013年被某单位强行拆除,现仅存大殿。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柱,穿斗与抬梁式木构架,双坡顶,两边设风火墻,占地260平方米。大殿低矮、木构架粗大,屋面平缓、风火墙呈“人”字形,具有明代建筑风格,但屋檐替雀下饰垂莲,说明清代曾重修,更替部分木构架。庙内保存一件清雍正年间铸造的铁香炉,出土数件钱纹砖。

  根据史书的有关记载及实地考察,笔者认为,北门外天泉路西侧现存的庙宇是王审知为祀开闽前锋刘行全而建造的北庙旧址。

  理由有四:一、现存庙宇位置与《三山志》等地方志关于北庙地点记载相同。二、北庙、北岳境、北岳庙之称实为一庙多名,供奉同一主神崇顺王刘行全。三、北门外崎上、崎下不少人相传是刘行全部下的后裔,两村都以“崇顺”为境号,并把其视为地名,故北门山上有许多以“崇顺”为地名的墓碑,如“崇顺 啓旺杨公乔梓。道光壬午年仲秋吉旦立。”“崇顺 文起杨公乔梓。光绪甲申年孟耘吉旦立。”“崇顺 林公泉杏寿域。民国十七年辰戊……”四、现存大殿虽经历代重建重修,但至今尚保存明代建筑风格,保留清代重修木构件及有关文物,同时出土有钱纹砖。钱纹砖使用年代跨度较大,福州在南朝至唐五代都使用过钱纹砖,现存庙址出土的钱纹砖不管是建庙伊始使用,或宋、明、清重修时使用,其砖确实是烧制于五代或其之前。

  现存北庙大殿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为了能找到五代原始建筑遗存,建议进行考古发掘。福州有关闽国文化遗存极少,尤其是王审知建造的建筑遗址更为罕见,强行拆除北庙前殿已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属违法行为。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最近,又有10多位省、市文史专家署名呼吁保护现存的北庙大殿,有关部门及相关单位及有关人员应负起保护北庙的责任。

【责任编辑:陈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