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左海春秋

绸缎及其买卖

2014-12-22 10:39:19    来源:福州新闻网

  漳缎何时何故在漳州消失而转往苏州,仍是个谜。但福州乃至福建的绸缎业由盛转衰,还是有迹可循的。

  一、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口岸中福建占了福州、厦门两个,舶来品包括丝织品的倾销比其他各省尤为便利。

  二、甲午战争后,霸占台湾的日本,把海峡对岸的福建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日本丝织品的倾销也比其他各省尤为猖狂。“日本丝,以科学式蓄养家蚕,其质料足敌中国丝或过之”,我省绸缎业“遂一落千丈”,而且“其花样厚薄,多不合欧美风尚,故销路大不如前”。

  三、随着科学的发展,外国发明了人造丝。虽然它质地比天然丝粗糙又不经久,但外观美且价廉,“较之天然丝其价目相去十与四五之比较”。致使在福建市场上,“自人造丝出,野蚕家蚕之绸缎,遇一劲敌”。

  四、虽然欧美各国还是“薄视人造丝而重天然丝”,但福建“天然丝近岁以天灾人祸,出产减少,加以税重,闻运至欧美,每尺丝有卖十余元者”。再加上日本丝抢夺市场,我省绸缎在海外的市场逐渐萎缩。

  到了清末民初,我省“绸缎亦受外潮冲击,不能立足”,闻名遐迩的漳州地区丝织品也不例外,虽然漳纱“犹行于”市面上,但漳绸“已少见”,漳缎基本“绝迹于市”。福州的绸缎产销更是每况愈下,因此,江浙一带的绸缎以及国外的如法国缎、印度绸、暹罗(泰国的古称)绸等,几乎占据了整个福州市场。(上)

【责任编辑:陈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