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左海春秋

“造船之都”成就中国“海上丝路”

2014-09-28 17:03:25    来源:福州新闻网

  明代是全国造船中心

  明代,福州成为全国造船中心,长乐十洋就有数千员工的大型造船基地。永乐元年(1403年),明廷命福建都司在福州造海船137艘。次年,明成祖将遣使西洋诸国,再次命福州造海船5艘。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1433),三宝太监郑和七次远航西洋,5次以长乐太平港为修造船舶基地与出海起航锚地。据记载,郑和下西洋时所乘“福船”高大如楼,吃水一丈二尺,分四层:底层载土石,二层为卧室,三层放置武器、炊具,四层是露台,用以射击火炮。大者可载数百人。1450年—1456年,明廷在福州府城东南河口设置战船厂,建造全省沿海各水寨所需战船,其种类有大福船、冬船、哨船、艟桥船、快船、鸟船等。河口一带直到19世纪80年代,还是大小船厂林立;成化十五年(1479年),官府利用福州先进的造船技术,在福州建立“册封舟”建造工场。作为大型航海木帆船,长45.10米,宽9.02米,深4.35米,福州共建造过5艘这样的册封舟。

  亚洲最大造船基地

  清初,福建造船业一度因朝廷“迁界”、“海禁”而沉寂。康熙十九年(1680年),朝廷解除“迁界”令,四年后废除“海禁”令,一度凋零的福建造船业开始恢复生机。雍正三年(1725年),福建地方政府分别在福州、漳州和台湾开设船厂,负责修造海防用船。

  鸦片战争后,福州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一些外国人来福州开办造船厂。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英国人在福州、厦门两地各设立船舶制造厂一所。咸丰十一年(1861年),英商福士特在福州马尾创办福建造船公司(俗称福州船坞)。同年,福州有9家民间制造木帆船的造船厂。此时,福州成为全国最大的造船中心。

  同治五年(1866年),清廷在福州马尾设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作为设厂造船的管理机构。此后,福州成为全国、甚至亚洲最大的造船厂和中国造船研究中心,中国第一艘巡洋舰、第一艘钢甲舰、第一艘鱼雷舰等都在这里诞生。中国历史上第一家船舶工业设计院、船舶设计学堂都诞生在马尾。

【责任编辑:陈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