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左海春秋

文化底蕴深厚的余府巷

2015-01-12 16:38:32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余深像

  □榕城琐忆

   ■林恩燕 文/图

  余府巷位于福州西湖的前大门附近,巷子北边紧靠西湖南岸。该巷南北走向,南起鼓西路,北至湖滨路,东边距通湖路仅10多米,全长163米,宽约3米。原住宅门牌号从1号到33号,以巷南(鼓西路进入)东侧为1号开始至巷北,然后西侧从巷北再至巷南,呈U型顺序。

  余府巷,旧名亮功坊、亮功铺,其得名与余深密切相关。据宋梁克家《三山志》记载:“亮功坊,余太宰深府第。政和中(1111—1117)赐‘贤弼亮功’,因此以名坊。”余深,字原仲,罗源人,北宋大臣。元丰五年(1082年)进士。崇宁元年(1102年)为太常博士,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与开封府尹林摅同治张怀素狱涵,把蔡京与张怀素来往信件当着蔡京的面烧毁,因而被蔡京引为执政。大观三年(1109年),拜中书侍郎,四年,转门下侍郎。蔡京罢官,他也罢为资政殿学士,知青州,政和二年(1112年),复相。宣和元年(1119年),进少保,封丰国公,再封卫国公,加少傅,执政时多谄附蔡京。但他敢上言福建进贡花果扰民,故得罪徽宗,被贬为镇江军节度使、知福州。建炎二年(1128年),被连贬徽州居住,不久以渡江恩赦还乡里,居福州西湖边,“余府巷”因其而得名,并沿用至今。

  当时,余府宅中有座“亮功楼”(余深家御书阁名),楼前有一棵珍品荔枝叫“亮功红”(因为这棵古荔老态龙钟,当地居民俗称“松荔”),所以,此地又别称“亮功铺”,巷子东北可通后曹与城边曹。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福州任职时,曾到余府巷余深宅拜访,他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述:“余深罢相居福州,第内有荔枝初实,大而美,曰‘亮功红’。‘亮功’者,深家御书阁名也。靖康间,谪建昌军,既行,荔枝不复实。明年深归,荔枝如故。”遗憾的是,“文革”期间,这棵已有800多年历史的著名古荔,也难逃刀斧的厄运。

  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怀安县学被迁移入余深旧宅。正统二年(1437年),福建布政使周颐为县学扩大征地,修建了大成殿和东西讲堂。随后不久,御史张淑、柴文显又辟“棂星门”之外为路,以接通衢。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巡抚许孚远改建怀安县学为“共学书院”。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在“共学书院”内建了一座“怀德祠”,祀司安教喻冯光浙,由翁正春记述此事的全部过程。明末,董应举对书院有详细的描述,他在《共学书院记》中记载:“自怀安学省,而共学书院兴,盖中丞许公仍旧学为之,非出创立,君子与焉。厥后,守者怠,亏蚀障塞,失其大观。督学长水岳公至,虑闽学之不续,乃追公志加廓焉。撤其障,匡其偏,正其位,宏其制,建翼统祠于讲堂后,周以精舍。时集诸生其中,勤劝课,核膳田,且为之志以示后,其诱造来哲之心,亦勤且备矣……夫昔志闽学之兴,盖以行胜矣。今欲续之,当兴闽行。欲兴闽行,学成就其孩提、孺子、夜气、呼蹴、愚夫、愚妇之初心,不当更为他说嬲之,使不得反也。噫!人能存孩提、孺子、夜气、呼蹴、愚夫、愚妇之初心,而迪于彝伦,圣贤载路矣。何忧学之不续,公以为何如?”提出了振兴闽学的新观点。

【责任编辑:陈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