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左海春秋

二月

2015-03-23 10:45:09    来源:福州新闻网

  十七日

  清明节。

  ⑴它是节气,阳历在今年4月5日,意味着清净明洁、春意盎然。

  ⑵它是节日,称“三月节”,民间俗称“冥节”、“鬼节”、“扫坟节”等,都与祭祀鬼神有关。辛亥革命后,一度作为“植树节”。

  ⑶古时,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其活动往往延续到清明,宋代以后,“寒食节并于清明”,它们之间就没有严格的区分了。

  △是日,各家插柳枝于门檐,谓之“插青”,其含意颇多:①由召唤抱柳树被烧死的介子推灵魂,衍变成“招致祖先归享”;②由免遭黄巢带兵入闽杀戮,衍变成“以祓除不祥”;③时处“鬼节”,柳称“鬼怖木”,故“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④“柳”与“留”谐音,蕴含“春常在”的祝愿;⑤预报天气,即“柳条青则天雨,柳条干则天晴”。

  为怀念介子推,古时有头戴柳圈之俗,曰“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传到福州后衍变成人不戴柳而狗戴柳,“谓可辟邪”或“取其炎夏不生蝇蚋之意”。

  △扫墓起源于古代“墓祭”之礼,曾是寒食节的主要内容之一,后成为清明节的重要活动。

  做子孙的对祖先的坟茔十分重视,每年至少要看顾一次,都在清明前后扫墓,有除杂草、燃香烛、供祭品,还有“以楮纸覆墓上”,故扫墓俗称“压纸”,“如此虽异名,亦闽中所专有也”。“压纸”不仅给逝者“送钱财”,也表明该逝者还有在世的家人,避免墓地遭侵犯。

  旧时,扫墓包含祭祀墓地所在山丘的土地神和四周下界的孤魂野鬼,以保佑被葬者安宁及其在世家人的安康。

  福州人扫墓时间自惊蛰至夏至均可(皇历上记载有“重丧”等不吉利日子除外),一般集中在春分至谷雨间。民间认为“清明前扫墓时,压在冢头的钱纸,可以久经风雨不致溶烂,清明后便靠不住了”,“清明前比清明后也比较吉利些”;又认为“清明日扫墓是最有意义”。

  扫墓多是一家大小同往,以便此俗代代相传。而且,扫墓归来时,带松枝插家门口“压青”,作为已上冢之证物。

【责任编辑:陈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