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闽都史话

宦贵巷和观巷

2015-07-13 14:30:17    来源:福州新闻网

  观巷旧名“仙迹境”,通于山,于山又名九仙山,山上有九仙观,观巷由此得名。小时候,笔者常看到有人端一张小凳子,凳子上插几支点着的香和红纸写的状子,走几步放下凳子,恭恭敬敬地跪下磕头,再端起凳子,走几步磕个头。老人说,这些人因家里有难,要到于山天君殿许愿,为表示虔诚,要从家里一路磕头去的。如今,观巷里来往的人,不是到于山游览观光,就是去锻炼身体,时代进步了。

  观巷与宦贵巷之间有一小巷叫观巷支弄,把两个巷子连起来。观巷支弄中多数门户是宦贵巷住户的后门。观巷、观巷支弄和于山构成三角形,把观巷基督教堂和格致中学围在中间。观巷基督教堂原名刘公纪念堂,有130多年的历史。美国公理会于1881年创建,后来,为纪念刘孟湜牧师,信徒刘谦安捐款扩建,1916年改名为刘公纪念堂。“文革”停办,1992年重新开放,名为观巷基督教堂。福州格致中学始建于1846年,是西方教会在我省创办的最早的中等学校,曾更名福州市第五中学,1992年恢复为福州格致中学。观巷深处有一中式双层砖木结构的“于麓山馆”。据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任仲泉所著《炉边谈故》记载,“于麓山馆”为原闽中地方军阀卢兴邦的参谋长杨愚谷于1929年建。其中有“受山迟月之楼”、“拜月亭”等。空地种有荔枝、龙眼、枇杷、秋桂冬梅及各类花卉。一年四季满园红紫,吐艳争芬。还有许多盆景,为“于麓山馆”增添风采。大门上方书有“于麓山馆”,两旁对联:“颇思剥琢来知己;自署流庸作寓公。”看来,杨有退隐的意思,山馆建成不久,他即为蔡廷锴将军所杀。杨愚谷曾是个民主斗士,却当了地方军阀的狗头军师,死于非命。1946年“于麓山馆”转到任仲泉先生手上时,盆景已被拆光。如今,经过近七十年的风雨,“受山迟月之楼”变成大杂院,“拜月亭”也颓败了,门口的屋名和对联“文革”中被凿掉,只有百年玉兰树从厨房顶穿出,木莲花树、荔枝树、桂花树、梅花依然春华秋实,让人想起“于麓山馆”曾经的幽雅。

  随着福州城市建设的发展和景观改造工程的实施,宦贵巷和观巷也受影响。如今,宦贵巷的西半边被翰林院小区占了,剩下东半边的1号到9号五个门牌(新门牌,单号);观巷的东边也盖起了小区,只留下头尾几家住户。希望不要让我们的后辈子孙翻旧版的《福州方志》,才认识他们先祖曾住过的宦贵巷和观巷。

  (福州市闽都文化研究会供稿)

【责任编辑:陈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