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印象闽都

再看一眼上下杭——渐远的行当

2014-03-28 21:56:15    来源:福州新闻网

  蹬着车,一路寻找,笔者想,笔者和那磨刀客也许就这样错过了。于是,在路边找个石凳坐下来歇歇,身旁,正在编藤床的肖师傅跟我打起了招呼。

  一根根藤条在肖师傅手中翻飞,纵横交错,渐渐就组成了图案。再编十来根藤,这张藤床就完工了,而这也意味着一个几十年的老字号要关门了——这是肖师傅编的最后一张藤床。“老房子没了,几十年的临街店面也没了,搬到别处开店,店面费用太高,不划算。我年岁大了,干活也没个帮手,还是不开了吧。”肖师傅埋头调整藤条间的缝隙,话语间却是无尽的留念和不舍。从父亲那里接下来的手艺,让肖师傅养活了一家人,如今生活越来越好,这又苦又累的活是再也没人肯干了。孩子们都忙自己的工作,没人肯学,想收个徒弟更是难——工厂机器做藤器又快又好,谁还稀罕这手工的!可是,老街坊知道,肖师傅的藤器,又舒服又耐用,哪里坏了还能修补,这可是机器比不了的。然而,市场的车轮还是肆意地扬起灰尘,无礼地溅起泥浆喷洒在老店身上——老店终于败下了阵来。

  败下阵来的老店以一种特殊的闲散维持着,就如路边的油灰店。在台江一带,没人不知道黄榕妹的油灰店,它见证着当年台江码头的繁盛。将过滤了的桐油,放到炉上熬煮,再加入贝壳等十多种原料磨的粉,一圈一圈地搅拌,就做成了环保防水的油灰。当年,船只一靠岸,就有人整吨整吨地买油灰去补船,现在只剩内行的人买两三两去补家具堵下水道。在日益宽敞的马路的一角,油灰店日益逼仄,市场份额也只剩下当年的十分之一二。黄榕妹总是不愿说当年的盛况,她要考虑的不是过去,而是未来,她要想着如何原汁原味地坚守,想着如何寻找新店,想着如何告知这些用惯了她的油灰的顾客们……

  笔者的车穿过上杭路,拐进总管巷,骑行到下杭路,又转到隆平路,一路寻找着磨刀客的身影。沿路,缝纫店、锁店、修表店一一掠过,他们继续经营着这些用自己名字树起的品牌,只是,明天,没有了老街巷的号召,他们可能就散落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到那时,再想看到它们,将是何其的难——这些曾与人们的生活千丝万缕地连在一起的老行当,脚步匆匆,淹没在滚滚向前的生活洪流之中。

  “磨剪子唻!锵——锵锵锵——”巷子尽头又传来吆喝声,笔者骑上车,继续追寻。笔者知道,要追寻的不只是磨刀客,还有这些渐远的城市记忆。

  (曾艳/文 俞松/图)

  (版权作品,未经福州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池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