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印象闽都

谢肇淛与《五杂俎》

2015-04-02 16:16:58    来源:福州新闻网

  《五杂俎》或作《五杂组》,是一部笔记类著作,全书共16卷,分类记事。分别有天部2卷、地部2卷、人部4卷、物部4卷、事部4卷。因全书由五部组成,故名《五杂俎》。该书大多记录了作者的读书心得和事理分析,同时记载了政局时事和各地的风土人情,亦有国事、史事之考证。《五杂俎》问世至今,已多次刊刻出版。最早的有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的如韦馆本《五杂俎》刻本,全书共五册,该刻本前有李维桢的《五杂俎序》。《五杂俎》在清乾隆年间文字狱最盛之时曾被列为禁书,全国收缴并“全毁”,其主要原因是该书言辞大胆且触到了清统治者的痛处,即关于“夷夏”的议论。谢肇淛学贯古今,对历史和时局有独到的见解。他在明朝尚且强盛的时候,就看到了边疆最大的隐患——正悄然发展起来的“蛮夷之族”女真。因此早在万历年间,谢肇淛就在《五杂俎》中提出了制服夷狄的策略,成为后来被禁的原因。

  《五杂俎》在许多地方生动描述了福建的乡土风情,成为后人考证福建地方历史风俗的重要资料。如在卷一《天部》中,谢肇淛笔下涉及福建的论述就多达八条,基本都是谈论闽地的年节风俗。其如“天下上元灯烛之盛,无逾闽中者。闽方言以灯为丁,每添设一灯,则俗为之添丁”。“至于(端午)竞渡,楚蜀为甚,吾闽亦喜为之,云以驱疫,有司禁之不能也”。卷四《地部》涉及福建的论述也有六条,如在谈论温泉时说:“至吾闽中则多矣,吾郡城内外,温泉共十五处,而其一在汤门外,最小而极热,土人呼为‘杀狗泉’,盖盗狗者常于此治之也”。

  明天启四年(1624年),谢肇淛病逝,归葬于祖籍地长乐营前镇下洋村大象山。其墓占地近200平方米,坐东向西,背倚大象山,面向闽江,前有溪水萦绕,可谓风水宝地。墓埕地面为三合土和石板铺筑,封土夯筑。封土前有祭台,台上建碑亭,内立墓碑,碑文:“大方伯谢公佳城,崇祯丁丑岁,季秋吉旦立”,标明为明崇祯十年(1637年)修建。谢肇淛墓现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十几年前笔者曾到现场考察,发现除了部分墓圈石构件有损坏外,其余保存完好。清咸丰五年(1855年),福建盐商魏杰在鼓山建桃岩精含,内祀五贤,即曹学佺、徐熥、徐火勃、林弘衍、谢肇淛五位名士,故名“五贤祠”,后人多往瞻仰。

  (余臻 文/图)

【责任编辑:陈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