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左海春秋

陈善与《扪虱新话》

2014-11-10 15:24:47    来源:福州新闻网

陈善祖先种植的荔枝树。

  □闽籍人物述林

  ■郑秀杰 文/图

  扪虱乃捉虱子也,旧时的人们由于卫生环境差,,难忍“吸血鬼”的折磨,闲暇时光,便扪虱解趣,虱子依然成群疯长,于是反复扪之,通过这一微小的画面,却把社会病垢展现得淋漓尽致。

  前日读张祜《偶信》“无机坐上休扪虱,失脚溪头便钓鱼”的诗句,突然萌发长虱子的念头,那样也就可以把余生交给虱子去打发,说不定还能依样学着乡贤陈善的《扪虱新话》,发几句无关痛痒的骚话,让人见笑,惹得一身骚味,便达到了宣传的效果。

  陈善是无需宣传了,一本《扪虱新话》早已达到了广而传之的效果。至于馨香或臭味,历史会给予公正的评判。只是后人在评价时,往往和《雪蓬夜话》的作者陈善混为一谈,若先生泉下有知,不知是喜或忧?但按照当下的行情,不管谁的作品,只要能挂上自己的名分,就是好事。照此逻辑,有《雪蓬夜话》作伴,先生岂不是更威风了?

  其实,两者之间还是分得清楚的。据上海书店1990年版涵芬楼的影印本,《扪虱新话》一书的卷首就有陈善的门人陈益作序云:“……先生名善,字子兼,福州罗源人,其曰《窗间纪闻》者,先生尝易以今名《扪虱新话》云。”另据清道光九年(1829年)刊本再版的《新修罗源县志卷十七·选举志·科目》在《宋代科举一览表》中记载“绍兴三十年庚辰梁克家榜”:“是年经义、诗赋兼行。陈善字子兼,一作子谦,祚从弟。官太学录。著《扪虱集》,有传。”

  寂寞的歌者,一生不得志,晚年陈善回到家乡后,便腾出大把时间扪虱留话,才留下《扪虱新话》,算是为罗源自宋代以来,留下历史上唯一的文艺传世之作,有个交代了。

  罗源于宋天禧五年(1021年)始称永昌县,乾兴元年(1022年)才定名罗源县。据史料记载,其衙门最初设在水陆寺内,由于地处低洼,经常被淹,官物几多受损。邑人倪昱、陈智津(陈善父)曾赴诸司请求移建,未准。于是携带粮食上京,“急登闻鼓上奏”,终获朝廷许可,宋庆历八年(1048年),遂由知县陈偁,移建于今县政府所在地。

  据84岁的陈善33代子孙陈星光介绍,出生于书香门第的陈善,祖居地最早位于罗源县白塔乡风景秀丽的禾山脚下。后来因家业扩大,便举家迁至罗源城关。据县志记载,县政府内如今那几棵依然开花结果的宋荔,便是陈善祖先种植的,他先辈的墓地也在荔枝树的旁边。

【责任编辑:陈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