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左海春秋

陈善与《扪虱新话》

2014-11-10 15:24:47    来源:福州新闻网

  罗源县城位于东海边上,旧时是个弦诵之地,时人林元铸的“才歇管弦声,书声又四起”诗句,则生动地描写了当时社会情境。正是在这种环境熏陶下,自幼聪颖的陈善,9岁能诵五经,20岁所作文章,被时人称之为崔(白)蔡(襄)所不及。绍兴元年(1131年),陈善与同乡黄棆,通过府试进入国子监为太学生。之后,他连续三次参加当时京城杭州的礼部会试。由于仰慕北宋太学生何蕃、陈东等人之气节,陈善慷慨直陈,力诋秦桧等屈膝和金。虽入闱考试,但主考官畏秦桧权势,不敢录取,故不得一官。面对官场的昏暗,39岁那年,他愤然离开临安,北上游玩苏州等各名胜古迹。其间题诗作赋,有《游灵岩寺》云:“山僧不好古,改作任所欲。洞荒径已迷,廊空响谁读?”表达了寂寞迷离的心境。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陈善返回家乡罗源,闭门撰述,文章涵盖诸子百家、阴阳卜算、释道农艺,内容广博。闲暇之时,常与从兄陈祚精研典籍。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腊月,秦桧病亡,时政更新。两年后,陈善再次北上,直至绍兴三十年(1160年)才进士第,授太学录。

  50多岁的陈善任了几年太学教官后,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返乡,以诗酒为伴,在人生的最后5年中,潜心修改专著笔记体作品集《窗间纪闻》。其实,该文集在绍兴十九年(1149年),就搜集了文章100则,以手抄本形式在儒友中流传。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再集100则,合为200则。将书名改为《扪虱新话》,则是在作者辞世后,由其学生陈益将手稿整理面世的。

  陈善的一生著述诗文甚多,大多散失。现从各文献中找来几句,如七言绝句《和人》:“鲛绡巧织在深泉,不与人间机杼联。要知妙在笔墨外,第一莫为醒者传。”词《满江红》:“三月风前花薄命,五更枕上春无力。”《句》:“闻说平生辅汉卿,武夷山下啜残羹。”“春风一日归深院,巫峡千山锁暮云。”“不到沧浪亭上望,那知此句是天成。”重新读来,可谓字字珠玑。面对山川河流、草木葳蕤的无助,陈善把人生寂寞的情愫托付于低吟浅唱。真正让人们记住先生的,是文笔简明畅达的15卷完整流传于世的《扪虱新话》。

  据史料显示,南宋史绳祖的《学斋占毕》、张端义的《贵耳集》、俞文豹的《吹剑录外集》、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清初藏书家钱曾的《读书敏求记》等,都对《扪虱新话》的学术价值给予很高评价。当代学界泰斗钱钟书推崇为治学经典。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院校学者对罗源先贤陈善及其学术著作的研究和出版十分热情,被收入《中国文学大辞典》《中国文学家大辞典》等辞书中。随着罗源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县里将“莲花山公园盛世广场”命名为“陈善广场”。先生泉下有知,定当欣慰!

【责任编辑:陈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