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左海春秋

史籍中的林纾轶事

2015-01-05 14:58:18    来源:福州新闻网

  其二:闽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即呼备,赍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文中的“束修”,通常用于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赍”为携带之意。

  此文大意是:福州林琴南六七岁时,从师就读。老师极为贫困,煮饭时却没有米。林琴南知道后,匆忙回家,用袜子装米,装满后背着送给老师。老师十分愤怒,说他是偷的,拒不领受。林琴南回家把这事告诉母亲,母亲笑着说:“你的用心固然是善良的,然而这岂能作为送给老师的礼物?”立即叫人着手准备,携带了一石米送到塾馆,老师这才接受。

  六七岁的孩子用袜子装米送给老师,其情可佳,其事可乐,米的味道如何暂且不表,孩子本意倒是十分善良真诚的。但他忽略了一件事,古人十分注重礼义节操,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对于孩子雪中送炭的举动,老师非但不予接受,反倒生气斥责,拒绝了孩子的好意,可见这位先生也是位守节重礼的厚道人。

  两篇轶闻讲的都是林纾小时候的故事,从中可看出林纾的家学渊源,从小善良诚实,才有了后来的林译小说享誉全国。

【责任编辑:陈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