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闽都史话

慈怀济世的珍寿中医药堂

2015-06-24 11:16:09    来源:福州新闻网

  林葆瑄传承祖传中医临床治验,又熟谙中药制作,他悉心研究,精研出多种丸剂、散剂、汤剂,应用于临床诊治,疗效显著。如小营煎、大营煎、清热散、降浊丹、寿胎丸、启智丸等专药,嫡延后代。他的长子林兴江、孙子林越汉主研的“清热化痰口服液”,1996年获国家卫生部和中医药局审准,推广临床应用。还有分别获得福建省教委、省卫生厅(现省卫计委)、福建中医学院科研立项和福建省医药局审批研制的“复方健胃片”、“胃炎胶囊”、“三叶通便冲剂”等新药,都是在珍寿中医药堂家方基础上继承和超越的科研成果。林葆瑄还尽力收藏充实家传《普寿堂家传验方》,为后人临床教学科研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借鉴资料。林葆瑄与胞弟林英藩(1901—1974)(解放后被评为福建省首批名老中医),手足情长,关系融洽,从小都继承祖传中医,一个以中医药技艺见长,一个以临床治验见长,他们彼此取长补短,相互配合,为病人治病不遗余力,深受百姓爱戴。

  珍寿中医药堂每天迎来送走各方病属,为了让更多贫困的人也能得到医治,摆脱医痛,珍寿中医药堂还经常举办义诊活动,免费用、赊欠药款并救济贫困。据该地闽中游击队、福州城工部联系人黄如俤、林坤官忆述,解放前不少地下党工作人员常得益于珍寿中医药堂的医药。

  林氏中医第七代传人、福州壶山医学研究所长林兴江(1922年—2015)从小受家父林葆瑄和胞叔林英藩指教,习诵医书,佐诊中医,投身家传珍寿中医药堂,整理临床验案,学习中药古法泡制和丸散研制,尽得家传。1951年就被评为福州市卫生防疫积极分子,随后考入福州中医(第一届)进修学院学习毕业,是福州郊区(现为晋安区)首批被评为高级职称的老中医,同时兼任福州郊区(现为晋安区)第一届政协副主席。他多次带队赴郊区偏僻山区巡回义诊,一边坚持搞好日常繁忙的门诊、会诊和义诊工作,一边抓紧整理壶山林氏中医内科医案典籍,撰写出版了《壶山验案荟萃》、《女科方歌方解》等专著,在《中华医学研究》、《中医药学刊》、《中华临床新医学》等权威刊物发表《胃炎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0例分析》等学术论文,还多次应邀出席全国中医内科学会痹病、脾胃病第四次学术研讨会等中医内科学术研讨会并宣读论文,2001年获福建省政府科技进步重大贡献奖。

  林兴江平时临床注重辨证施治和中药配伍,用药轻灵简捷,治愈无数疑难病证。他临床诊治认真细致,能用便宜的药就不用贵重的药。为了中医发展,他乐于将自己积攒的钱用来资助壶山医学研究所,弘扬祖国医学。

  早在1994年,林兴江就自筹资金创建“福州郊区壶山医学研究所”。随着研究所工作蓬勃发展,2001年更名为“福州壶山医学研究所”。他倾心带徒,开设中医讲座,传授临床经验,研制中医新药,培养了不少人才。林兴江在生前,主持经福建省政府批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福州壶山林氏中医内科”,努力发掘传统医学精华,认真完成福建省卫生厅(今省卫计委)重点课题《壶山医凖考注》。直至今年二月,年逾九旬的他仍不辞辛苦地为病人诊治。今年三月,九十三岁的林兴江溘然仙逝。众多病属、亲朋好友送别这位长期任劳任怨、可亲可敬的人民健康卫士。郭鹤年先生题赠挽联曰:“弘扬壶山医统,妙手回春,慈怀济世八十载;誉满东南杏林,遗著开来,义德感铭万千人。”

  200多年以来,壶山林氏医者,不仅将中医的基本理论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也将高尚的医德、行医准则和治病救人的良好家风继承并发扬光大。今壶山中医内科第九代传人、林兴江长孙林润立(跟随祖父临床学习十年,中医内科研究生毕业)和胞叔林越汉(福建省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第八代传人)仍努力打造壶山林氏中医内科品牌——“普珍寿堂”。叔侄二人不遗余力地继续整理祖传验案文献,硏制新药、诊治疑难病症,更好地服务民众。

【责任编辑:陈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