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闽都史话

漫说闽安圣王庙

2016-07-28 09:28:15    来源:福州晚报

漫说闽安圣王庙

  闽安圣王庙奉祀的三尊主神,集中体现了从红毛猴王到丹霞大圣,再到孙悟空齐天大圣的演化过程。早在唐宋时期,福建就流传着红毛猴精的传说,猴精俗称猴王。

  清代福州人编写的《临水平妖志》,描述陈靖姑“被良女带去闾山学法。二人行至望北台岭,遇着一妖一鬼调戏,被良女用起火珠掷去,姑乃走了。”此妖原来是“福州豹头山红毛猴精”,一贯奸人妻女。三年后,它被陈靖姑用捆绳“捆做一堆,动弹不得,遂命王、杨二太保,将那猴子押出去,着阴兵割去阳物”,于是弃邪归正。清人何求《闽都别记》更加明确记载,原是为非作歹的红毛猴精,被女道士陈靖姑收服后,安顿在福州乌石山的豹头山宿猿洞。猴精自归正法后,受过敕封,又在洞修炼,法术无边,显圣佑民,成为民众的保护神。此时,福州乃至福建乡民皆尊称修炼成圣的猴王为丹霞大圣。

  中国古代所建庙宇都有渊源,圣王庙亦然。闽安迥龙桥于唐代建成,因刑港山洪暴发,洪水倾泻而下,数秒之内可将杂物冲至闽江,加之闽江大潮冲击,浊浪排空,如遇台风狂袭等,时常冲裂部分桥体,乡民修补频繁,劳累异常,疑有妖魔作怪。于是,乡民鸠资,从福州乌石山请来陈靖姑的部将丹霞大圣,在桥北引桥驳岸上,兴建起齐天府,时称猴王庙。但自然灾害总违人愿,石桥的坏损依然难以根治。士民怀疑猴王贪玩,不称职。加上民间传言在桥旁东村稻田上,有猴子穿的鞋子丢失田间,对猴王的玩忽职守更是深信不疑。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年),福建观察使兼闽安镇官赵与滂,秉承民意立即在齐王府后侧构建观音阁,节制猴王。

  历史车轮飞奔至明代,文学巨匠吴承恩的《西游记》问世。这部小说塑造了忠心耿耿的孙悟空在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险恶路途上,降妖伏魔,化险为夷,顽强坚韧,功垂成佛。闽安乡民深受《西游记》影响,将齐天府改称圣王庙。

  圣王庙是闽安民众乡愁的象征。清代戍台的闽安水师军士将圣王文化带往台湾;古代闽安海丝路上的海船,将圣王文化带到世界许多国家。每当戍台凯旋的兵船,远航归来的轮船,见到圣王庙,就有回到家的感觉。近年来,闽安籍的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在春节、元宵节迎神、圣王神诞、清明节的回乡探亲期间,都会来到圣王庙祭祀。圣王庙将在祖国统一大业中发挥更大作用。(杨成和 文/图)

【责任编辑: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