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闽都史话

汉初闽越国冶都在福州新店

2016-08-23 11:03:51    来源:福州晚报

汉初闽越国冶都在福州新店

  2.武夷山汉城的发现

  上世纪80年代发现武夷山汉城后,一些考古和文史学者把眼光都投向闽北山区,认为闽越王无诸修建的冶都就是武夷山汉城,并且建成了“闽越王城博物馆”。其实,武夷山汉城是东越王余善“发兵距汉”的指挥中心。

  武夷山汉城就是汉武帝派四路大军剿灭东越王余善时留下的一座废墟,两千多年来始终是一座废墟。武夷山汉城修筑的年代就是东越王余善经营闽北的时候,现场保留的遗迹遗物就是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派兵灭余善时留下的战争废墟。因此,武夷山汉城的博物馆应该叫“东越王城博物馆”,而不是现在冠名的“闽越王城博物馆”。

  闽越王无诸奠定的闽越国近百年历史,被东越王余善葬送。无诸是闽越国的历史功臣,余善是闽越国的千古罪人。所以,太史公(司马迁)最后点评道:“余善至大逆,灭国迁众。”从此,福建历史空白四百年,也就是说,从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灭余善,到西晋永嘉年间“衣冠如闽者八族”,福建地区荒无人烟,考古上也没有大遗址、大墓葬和其他文物遗迹,只有逃避山林的土著聚居冶县(注:金鸡山发现的东汉薄棺单人葬小墓群就是历史见证)。

  3.新店古城的发掘

  1996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笔者带队在新店古城先后进行了三年的考古发掘。根据城墙夯土结构、夯筑法, 以及城内、夯土内和护城河底出土陶器,断定该城始建于战国晚期,汉初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唐、五代至宋还在修补使用。该城分内、外两个城,内城东西宽约310米、南北长约287米,外城已探明的西城墙长达1030米。考古认定闽越王无诸修建的冶城在福州新店古城。闽越王无诸是越王勾践之后,楚灭越后,战国末期带领部众来到福州地区,带来了越国的先进生产方式和文化,与先秦闽族土著结合,并打败了闽侯庄边山长沙楚贵族,自封为闽越王,并在新店修建冶都。

  “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秦时闽中郡为虚设,“弃弗属”。“及诸侯畔秦,无诸、摇率越归鄱阳令吴芮,所谓鄱君者也,从诸侯灭秦。”在灭秦战争中,无诸率领闽越兵归鄱阳令吴芮指挥,征战长江中下游。“当是之时,项藉主命弗王,以故不附楚。汉击项藉,无诸、摇率越人佐汉。”西楚霸王项羽狂妄自大,不承认无诸的闽越王称号,无诸只好投奔刘邦的汉军。“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汉书》称“都冶”。“复立”二字,说明战国末期无诸已在福州地区自封为“闽越王”,修建了“冶都”。

  1998年福州市纪念建城2200年活动,就是根据这项考古发现作为历史见证。

  新店古城城墙分三期,第一期始建于战国晚期,内城北半部曾发现战国中晚期墓葬一座被叠压在城下,外城南半部曾发现战国晚期水井一口和战国晚期炼铁炉一座,与战国晚期城墙同时代。第二期城墙补筑与西汉初年,即《史记》记载的汉高祖五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晚期。第三期城墙是唐五代王审知治闽时补筑,即《十国春秋》记载“南唐师败,李仁达于古城乱兵发诸陵”的古城。至今,在新店古城还可以看到1米多高的唐五代城墙遗址和8.8米宽的护城河。

  2002年,在新店古城西南三山陵园对面的益凤山上还发现一座甲字形汉初大墓,为无诸冶城在新店古城又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考古实证。这座大墓位于新店古城西约一公里,从墓葬规模看,显然是驻扎“冶都”的闽越王墓。

  从汉初福州地貌图可以看出,新店古城一带为高台地,适合建城,并能守住陆路进福州的重要关隘。汉初闽越国由于连年参加反秦战争和楚汉之争,国力不强,人口不多。闽越王无诸与汉中央保持一致,与民休息。《史记·南越尉佗列传》载“文帝元年赵佗称其东,闽越千人众,号称王”“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颐、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可见,闽越王无诸死后, 东冶即福州新店古城只有“千人众”,曾被南越“役属焉”。这也许是当年考古发掘未能发现大量遗物的历史原因。据《榕城考古略》记载,闽越王无诸死后埋在屏山南麓的王墓山(这也说明屏山一带不可能是无诸修建的冶城),其子孙后代开始在屏山修筑宫庙。到了闽越国晚期,经过近百年的努力,经济发展,军力增强,“围东瓯”“击南越”“发兵距险”。汉武帝时“立丑为越繇王, 奉闽越先祭祀”“立余善为东越王,与繇王并处”。无诸孙子越繇王丑奉闽越先祭祀,必然驻扎在福州新店闽越故城,视为正统。东越王余善实力强大,“威行于国”,在屏山和武夷山等处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仿用长安城龙凤纹“万岁”瓦当、“万岁未央”瓦当等,“刻武帝玺自立”“筑六城以御汉军”,并在武夷山修筑了东越王城。最后, 被汉武帝“灭国迁众”“以虚其地”。闽越王无诸奠定的闽越国近百年历史,被东越王余善葬送。

【责任编辑: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