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闽都史话

郑成功与施琅的恩怨

2016-09-03 16:06:45    来源:福州晚报

郑成功与施琅的恩怨

  1683年6月14日,施琅奉清政府之命,率师从福建铜山(今漳州东山)出发。6月16日,清军水师与郑军水师在澎湖相遇,两军展开激烈决战。清军全歼郑军水师主力,攻克澎湖。这次海战,清军取得了平台战役的关键性胜利。台湾顿失“藩篱”,门户大开,其势必败。此时,有人对施琅说:“公与郑氏三世仇,今郑氏釜中鱼、笼中鸟也,何不急扑灭之以雪前冤?”施琅答道:“吾此行上为国,下为民耳。若其衔璧来归,当即赦之,毋苦我父老子弟幸矣!何私之有?”此时的施琅,不再是年少时轻狂骄横、暴躁易怒,他已经完全摒弃了个人的恩怨情仇,而是把征台视为“为国”“为民”的统一大业来完成。后来,郑克塽在刘国轩劝说下,放弃抵抗,献表投降,归顺清王朝。

  获封“靖海侯”

  康熙皇帝高度赞扬施琅平定台湾的功绩,加授他为靖海将军,封为“靖海侯”,准予世袭罔替,仍管水师提督事。

  统一台湾后,朝廷中有人以台湾地远势险,难以守备为由,主张弃地不用。施琅力排众议,写了《恭陈台湾弃留疏》,条陈台湾战略地位之重要,力主保留,反对弃地。他的意见得到李蔚、苏拜、赵麟等人支持。清王朝采纳他的正确意见,在台湾设立府、县,并派兵驻防。

  1696年3月21日,施琅病逝于福建水师提督任上,后安葬于晋江。康熙亲笔御书“襄壮公”三字,赐施琅谥号襄壮公,加封太子少傅、光禄大夫。康熙还亲自撰写碑文,记述施琅进征澎湖、台湾的丰功伟绩。(林中)

【责任编辑: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