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左海春秋

闽江沿岸的疍民

2014-11-03 16:49:20    来源:福州新闻网

  □史海泛舟

  ■余 城

  以闽江沿岸为活动中心的疍民,历史大致可以追溯到汉晋时期。一般认为,汉武帝元封元年派兵平闽越后,部分闽越人逃入闽东南沿海等地。久而久之,这些闽越遗民在闽江流域舟居水处,四处漂泊,形成福建历史上独特的水上居民。

  疍民在历史上有各种不同的称呼,这些称呼因时因地而异,主要有“游艇子”、“白水郎”、“白水”、“泊水”、“蜓”、“疍”、“蛋”、“诃黎”、“曲蹄”、“科题”等。这些称呼以《北史·杨素传》提到的泉州(今福州)南海有“五六百家,居水为亡命,号曰游艇子”之“游艇子”为最早。唐宋时期,水上居民被称为“白水”、“白水郎”等。如宋淳熙年间编纂的福州地方志《三山志》就说:“白水江,旧记(侯官)县东北百七十里,寰宇记白水郎夷户也。亦曰游艇子或曰卢循余种,散居海上……蔡学士杂记福唐水居船,举家仰止于一舟,寒暑食饮疾病昏(婚)娅未始去所,谓白水人之徒欤。”“白水”或“泊水”的称呼,延至清末。如清光绪《龙溪县志》曰:“南北之溪,有水居之民焉,终岁舟居,俗呼之曰白水。”宋代以后,闽江口水域的一些水上居民,或被称为“蜓”或“疍民”等。宋人王逵《福州南台江》诗云:“星接斗牛吴分野,海通蛮蜓越人家”。宋人蔡襄《宿海边寺》诗云:“潮头若上风先至,海面初明日近来,惟得寺南多语笑,疍船争送早鱼回。”元代,水上居民被称为“蛋户”,《元史》有记载。如《元史·食贷志》说:“至治二年(1322年)……免福建蛋户差税一年。”等等。清末近代,闽江口水域水上居民又被人称之为“诃黎”、“科题”或“曲蹄”,音相近,但含有贬义。如清光绪《侯官乡土志》说:“蛋人以舟为居……间有结庐岸上者,盖亦不业商贾,不事工作,闽人皆呼之为曲蹄。”含有明显的侮辱之意,反映了封建社会对疍民的歧视,不能代表疍民名称的历史实质。

【责任编辑:陈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