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左海春秋

闽中传统民歌

2015-01-19 11:33:39    来源:福州新闻网

  唱诗。是普遍流行于闽中、闽东等地的一种民间歌唱形式。主要演唱形式是对唱,俗称“盘答”,即由双方相互盘问对答,亦称“盘诗”。一方先唱挑战诗,另一方答以应盘诗,继则开始以民间传说、名人典故、天文地理和花草鸟兽等内容广泛的盘答。盘答高手一般多才思敏捷,一经盘问,张口即来,对答如流。曲调结构多由对称的上下句组成,音调进行较为平稳,与语言语调结合紧密。各地唱诗的曲调因地因时以及语言、感情等方面的差异,风格不尽相同,常见的有福清民间的《十二月花》、永泰民间的《离别诗》等。

  小调。从曲调来源和音调特点看,大致可分为本地小调和外来小调两部分。本地小调在传情达意的方式上,在音调、节奏、调式以及曲调发展手法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的地方特点,如《长工歌》《看牛歌》《灯红歌》《十送郎》《更里歌》等。外来小调传入福建后,有些稍加改动即被广泛传唱,如《大补缸》《卖花线》《红绣鞋》《扬州调》等。有的外来小调在改编之后,逐渐本地化,如《凤阳花鼓》演变为福州民谣《真鸟仔》等,其曲调在保留原结构和基本旋律的基础上,调式音阶和旋律行腔等均有新的变化,使之具有福建地方风格。

  生活习俗歌。可分为时俗歌和事俗歌等。时俗歌主要歌唱或鞭挞当时社会的不良、丑陋现象,如福州民间流传的《十怨》、福清民间的《壮丁泪》等。现代福清民间时俗歌《社员不放心》,说的是1958年“大跃进”大办食堂的事:“大队起火音(烟),社员卖(不)放心,馒头吃不了,带回做点心。”四句歌词以福清方言唱,琅琅上口,通俗易懂,让人感受到了50多年前的一些荒唐事。事俗歌包括日常生活的许多习俗,如《哭嫁歌》《骂媒人》《闹新房》《请出轿》等,福州民间的《祈雨歌》《抛梁歌》以及疍民的《贺年诗》等也很有特色。生活事俗歌还包括叫卖音调、猜拳调、吟诗调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旋律进行与语言音调比较吻合;在节奏方面,叫卖音调多前紧后松,句尾拖长,如福州民间至今仍见的卖米糕叫卖声为单音节的“噢——”音节拖得很长。

  劳动号子和劳动歌。劳动号子是广大劳动人民在日常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歌曲,一般比较简短,铿锵有力,琅琅上口。分为林区号子、水上号子和陆地号子三大类,细分则有林区号子、渔民号子、打夯号子、搬运号子、压路号子、建筑号子等,如福州的《打夯歌》等。除此之外,各地其他种类的劳动歌数量亦很多,流传也很广,大致有种田歌、抗旱歌、车水歌、长工歌、牧牛歌、耘田歌等,如福清民间的《长工歌》,福州民间的《十把锄头歌》《放牛歌》等,都富有时代生活气息,是近代前后民间流传较广的民歌。

  (福州市闽都文化研究会供稿)

【责任编辑:陈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