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左海春秋

近百年风云变幻中的洽浦庙

2015-04-13 11:20:00    来源:福州新闻网

  在解放之初的1951年2月,福建人民革命大学第二期选择在洽浦村办学。当时,洽浦庙内有戏台和座席,面积大,因此成了“革大”二期的大礼堂。1951年3月16日,福建“革大”第二期开学典礼在洽浦庙举行,时任省委副书记、省政府副主席的方毅(后任国务院副总理)亲临现场作了重要讲话。此后,洽浦庙成了“革大”举办各种重大活动和宣传演出的主要场所,为福建“革大”在洽浦村顺利办学作出了贡献。

  上世纪五十年代,台海形势紧张。1955年1月,福州台江遭到台湾飞机轰炸。其后,福建日报社为了应对紧张的战备形势,保证报社工作的正常运转,选择在洽浦庙建设福建日报社备用印刷厂。洽浦村人以大局为重,大力支持备用印刷厂的建设,庙宇成了车间。印刷厂建成后,达到了备用的目的。洽浦庙为党的宣传舆论部门适应战备形势,保证正常工作,又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1960年,各地“共产风”有所抬头。洽浦村所在的恒心大队由三个村组成,大队干部想建一个开会的大礼堂,苦于没有资金、缺少建筑材料。那时候,破除迷信宣传深入人心,他们想对有戏台、建筑面积可观的洽浦庙进行拆除,将其材料用于建设大礼堂。消息传出后,洽浦村干部、群众愤愤不平,祖宗留下的宗教场所,凭什么被无偿调用!为了预防不测,洽浦村人忍痛割爱,抢先拆掉了洽浦庙,利用这部分原材料,在村里的还珠社洪氏支祠前建起了自己的礼堂。全村人齐心协力,在不太长的时间里,洽浦庙大部分建筑就搬了家,只剩下庙宇大殿孤零零地残留在原地。这就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洽浦庙遭遇了主人一次不得已的拆除。洽浦庙的历史,又一次深深地留下了时代的烙印。

  洽浦庙的大殿和它的残垣断壁,在这里又平静地走过了三十多个年头。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落实,1993年,由新加坡华侨洪茂行先生等人捐资重建,洽浦庙才成为今天的模样。从此之后,洽浦庙进入了盛世中的稳定期,信众终于有了一个理想的活动场所。

  几度奉献,铸造了辉煌,留下了历史的足迹,更感荣光。在侵略者横行的日子里,一次被砸,一次被烧,厄运连连。岁月,留给洽浦庙太多的感慨。

  如今,洽浦庙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巍然屹立,静静地目睹了庙前的闽侯城关新区的快速发展,见证了洽浦村从农村到城市的巨大变化。

  (福州市闽都文化研究会供稿)

【责任编辑:陈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