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文化要闻

花园路走出天文学泰斗张钰哲 曾是寿山石集散地

2014-08-15 16:03:42    来源:东南快报  作者:吴静 齐榕

  两大寿山石集散地之一

  “寿山石雕刻和寿山石作品源自民间。多年前,就有人将其作为收藏品之一。”齐上志说,当时寿山石不像现在这样,满大街都能看到销售的商铺,当时,福州只有两个寿山石集散地,一个在总督后(即今省府路),另一个就是在花园路。总督后以古董、古玩、寿山石等为市场,花园路主要是有十几间车玉小作坊,分布了很多车玉的艺人。

  据了解,由于深加工业的集中,人流量大,花园路的生意比别处好很多。鼓山镇后屿人、雕刻名匠黄信开就跟着父亲搬迁到这里。据说,黄信开祖上以琢玉为生,所以他从小就受到雕刻艺术的熏陶。他更钟情于寿山石雕,因此后来他拜郑仁蛟为师。出师之后,主要擅长人物、动物圆雕,因为他雕刻的观音造像特别好,而为人所敬重。“黄信开打坯喜用大斧,所作圆雕形态端庄,衣裙褶皱流畅,工法细腻,造型生动。”齐上志说。

  据介绍,黄信开雕刻艺术的特别之处是,“别的师傅都喜欢挑好的石料或有特点的石料雕刻,若是品质差的原料,基本都不接收。但是黄信开不一样,好坏石料都接收,好几次收到差的石料,他不马上下刀,而是先研究石料差的原因,然后因材施工,雕出很逼真的艺术品。”齐上志说,有一次,黄信开遇到一块很粗糙、难看的石头,他看到后琢磨了许久才答应尝试,最终雕出一只形象生动的癞蛤蟆。因此黄信开也逐渐成为寿山石雕的一匹“黑马”。

  有一座供奉“监狱之神”的庙宇

  据介绍,上世纪80年代以前,福州花园路还没进行改造时,在花园路的北侧人行道很宽,树木、空地比较多,经常有评话、伬唱的演出。如果遇到比较重大的民间信仰日,就能看到搭戏台唱戏。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里有座罗山曾公祠,就在法海路通向花园路拐弯处。这里常年有人供奉香火。罗山曾公祠建于明代,是全国唯一供奉“监狱之神”的庙宇。

  齐上志说,现在的罗山曾公祠,是古代福州府属闽县关押犯人的监牢所在地的路口。当时,这里的监狱长曾杨立,参照“唐太宗德政:怨女三千出后宫,死囚四百来归狱”历史典故,对囚犯施仁政。

  有一次,临近中秋节的时候,看到一犯人在哭泣,曾杨立就问犯人哭泣的原因。犯人说,马上就要过节了,可是却因自己犯错不能与家人团聚,因此异常伤心。后来,曾杨立了解到有这样想法的犯人非常多。曾杨立就想,既然要对囚犯施仁政,那么就应容许犯人暂时回家过节,与家人团圆。但是,有一年年初,福州发生了暴雨灾害,少数囚犯未能如期返回监狱。曾杨立因此自认失职,选择吞金自杀,以谢罪于朝廷。后来犯人出狱后,都认为曾杨立是仁义的好官。为了纪念他的仁德,特别塑像立祠祭祀他。

  (东南快报记者 吴静 齐榕 通讯员 张勇/文 记者 柳涛/图)

【责任编辑:陈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