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左海春秋

四月

2015-05-18 09:37:42    来源:福州新闻网

  本月

  庆赞。在清代,为规避官府禁止集会结社,福州工商各业假托尊奉本行业祖师爷之名组织“行”,行址大多设在该祖师爷的神庙里,如“细木行”设在鲁班庙等;“其无祖师者大都奉‘五帝’为行神,以‘五帝庙’为行址”。行内均置“行长”一人,由行员推举年高望重且富有经验者担任,担负行内外诸事之责;置“干事”(俗称“福首”)若干,从行员中抽取,受行长的指挥。

  各行每年聚会两次,有“数典不忘其祖之意”。第一次在春夏之交(农历三四月间),谓之“庆赞”,即庆赞神明,祈求生意兴隆、财源亨通;第二次在秋冬之交,谓之“谢年”,即感谢神明一年庇护之功。届时,在行址结彩、燃灯、设筵、演戏、礼神、请客等,极一时之兴。

  入梅出梅。每年初夏,江淮流域一带出现一段持续较长的阴沉多雨天气,时值梅子黄熟,史称“黄梅雨”或“梅雨”。此时空气湿度很大,百物极易获潮霉烂,又别称“霉雨”。福建地区在此季节“所发生的持续不断的降水,也称为梅雨”。

  梅雨开始时间称“入梅”或“立梅”或“迎梅”,结束时间称“出梅”或“断梅”或“送梅”。古人定义,江淮流域一带是芒种节气后的第一个“丙”日为入梅,小暑节气后的第一个“未”日为出梅。由于这条东西向为主的雨带,是东亚大气环流在春夏季节转变其间的特有现象,由南向北逐渐位移,所以,福州地区入梅、出梅的时间以农历四月为主,要比江淮流域约早两个节气,“以立夏后逢庚日为入梅,芒种后逢壬日为出梅”,今年在三月廿六日(阳历5月14日)入梅,四月廿九日(阳历6月15日)出梅。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入梅、出梅的实际时间以及雨势的强弱,每年不尽相同,而且常常因雨季偏长、雨水偏多,致使地处闽江下游的福州地区遭受洪涝灾害。福州古人就“梅雨”成灾,有诗云:“才过迎梅又送梅,晡时雨信又频催。人家最苦临河宅,溪水如云上岸来。”

  根据气候规律,出梅后盛夏随之到来,少雨天热,年年如此。

  光斋。里塾诸生醵资择日宴请先生;或由家长制作粿饼等馈赠先生,或会钱以奉先生为润笔资,谓之“光斋”,亦谓“光学”或“扛斋”。有时,诸生也延先生赴名山胜刹饮讌,又谓之“浴沂”。“不知此日沿何例,爱博些时乐讲筵”,其中,有摇彩、夺魁等游戏,先生则酬以巾、扇等物。

  九福庵请包。九福庵为俗称“九庵十一涧”的五帝庙之一,位于南门外茶亭(今属鼓楼区安泰街道)。每年是月该庵大开庙门,允许信众请包。“其制今年请,明年谢;请其一,谢其二。”由于“神颇显应”,“往请者多得吉利,故香火年胜一年”。

【责任编辑:陈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