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焦点图片

福州甘棠港的历史考证

2015-05-11 11:01:45    来源:福州新闻网

  释疑辨误:最后还有个较大的难题,就是有人说:“《三山志》曾明确记载,甘棠港在福安缪洋附近,应如何解释?”

  查宋淳熙《三山志》卷之六“地理类六“海道”中确载:“自迎仙至莆门,平行用退,潮十有五。”其中“十一潮:至水湾”中称:“西:官井洋港。西源出处州龙泉界(首溪)。东流百里至斜滩,过载首,合松潭溪,白沙镇(绍兴初废)。至廉首村。一出政和县界,经麻岭至缪洋,三十里至廉村,会龙泉溪,南流为江,过甘棠港。(旧有巨石屹立波间,舟多溺覆。唐天祐元年,琅琊王审知具太宰礼祷于神,将刊之。其夕,雷雨暴作,石皆碎解。迟明,安流如砥。昭宗诏奖之,赐号‘甘棠’,神曰‘显灵侯’。三年,赐德政碑。)”这里大部分都是采用《琅琊郡王德政碑》的说法,只是把甘棠港的地点搞错。何以见得?

  其一,上述已见《北梦琐言》所载的“甘棠港”,它开宗明义就说“福州海口黄崎岸”,可见甘棠港并不在福安,而在“福州海口”,本足为证。因为《北梦琐言》是生活在五代到宋初的孙光宪所撰。从时间上看,他较接近于王审知开辟甘棠港;再从其文末所言:“刘山甫著《金溪闲谈》十二卷,具载其事”,又可见他所记载的甘棠港,源自《金溪闲谈》。刘山甫参加开辟甘棠港,亲自写的书,难道还不比《三山志》可信吗?无独有偶,再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载:“甘棠港在闽县,旧名黄崎港,先有巨石为舟楫之患,唐天祐中闽王命工凿之,忽然震碎,敇改。”这里十分明确地指出:“甘棠港在闽县”,并说“旧名黄岐港”。看来同样足以为《三山志》辨误。因为,王象之,南宋金华人,字仪父。宋庆元二年(1196年)进士,知永宁、江宁县。年轻时游宦四方,见闻甚广;在此基础上,广为搜罗全国地理书籍及诸郡图经,撰成《舆地纪胜》200卷。该书是南宋一部地理总志,始作于嘉定十四年(1221年),成书于宝庆三年(1227年)。据有关史籍介绍:它以宝庆以前政区建制为准,记载当时全国一百六十六个府、州、军、监的各方面情况甚详,内容丰富。后人认为是南宋总志中最出色者。清阮元称:“南宋人地理之书,以王氏仪父象之《舆地纪胜》为最善……体例谨严,考证极其核洽。”王象之在《自序》中也说:“余披括天下地理之书,参订会粹。”因而,可以肯定,《舆地纪胜》是一部相当严谨之作。它成书于《三山志》(淳熙九年,即1182年)之后45年,纠正其甘棠港、黄崎港的说法,当有所本。

  其二,福安的甘棠港,原名黄崎港,在闽东三沙湾内,今名白马港。它位于长溪之岸,在《三山志》所说的官井洋的西北偏,距福州城五六百里。这里的甘棠、黄崎都在内港,既非“海上”“岛外”,也非“江海要津”,且不在闽海的主航道上。从地理位置看,三沙湾是避风港,甘棠港又在其内侧,不知其对福州港的船只交通往来有何影响。福州是闽王之都,唐末时舟船已可直达城下,为何要到数百里外去开港?且不说那里是否“怪石惊涛”“覆舟害物”,即使是,王审知需要开辟海外贸易港口,也不致受制于它吧?

  其三,淳熙《三山志》确是一部名志,常为志学界所称;但瑕不掩瑜,难免也有失误。该书卷之二十六“人物类一”“科名”中有“乾宁三年丙辰沈崧榜,状元沈崧”就是一例。笔者查阅诸多《中国历代状元谱》都明确记载:“唐乾宁三年(896年)丙辰崔谔榜,状元崔谔。”而沈崧的状元显然是误录。再看,卷之一“地理类一”“叙州”与“地理类二”“叙县”,一处是福州“置典船都尉”,一处是“省典船校尉”,也出现了矛盾。所以,《三山志》对甘棠港记载的失误并不难理解。

【责任编辑:陈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