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闽都史话

鳌峰坊13号古厝:宋明两位状元的故第

2016-09-13 15:04:33    来源:福州晚报

鳌峰坊13号古厝:宋明两位状元的故第

  分析考证

  我们再从鳌峰坊13号古厝的建筑技术与建筑文化进行分析考证,鳌峰坊13号古厝坐落于鳌峰坊坊南、于山北麓,据建筑总图显示其原是四进大宅后部的第四进。鳌峰坊坊南经上世纪80年代初的房地产开发及2008年的鳌峰坊路面拓宽,这一大宅仅这第四进得以幸存。

  古厝大厅面宽五间,进深五柱,明间及东西二次间为敞厅,三间四扇五柱前出轩廊。轩廊雕饰以及桁机栱、桁机斗等造型与当地清代古厝相比类同,外挑出檐的梁头仅作浅雕以装饰,较好地保留了构件的有效断面。

  厅北对天井,两侧均设置厢房。正座偏厅明间二扇为减柱做法,省去了两根前门柱(檐柱)、两根前充柱(金柱);可以推断明间原在后充柱处有太师屏隔断,以此划分为前后厅。同样的敞厅减柱做法亦见于林浦泰山宫。泰山宫原为平山阁,因南宋益王赵昰曾驻跸于此,后改称泰山宫。现存之泰山宫细部做法为清式风格,但其规格之高非一般民宅可比。鳌峰坊13号古厝作为民宅亦采用此减柱做法,同样的实例并不多见。值得强调的是,此古厝二梢间后充柱均不落地,这一做法不见于三坊七巷古民居,是考察中仅见的孤例。

  近日业主雇工在西院开挖,出土了大小不一、造型各异的柱础以及阶石与有字石两块:楷体阴刻竖书“绪壬辰年”字石及一端有压地隐起花卉图案的楷体阴刻横书“支祠”字石。其中有柱础为明清二代,其中造型最古朴的覆盆柱础为典型的宋式明代柱础。有图案的阶石按其细部做法具有明显的明代特征。这再次印证此处古厝创建不会迟于明代。

  结合文献,学者们大致作如下推测:鳌峰坊13号古厝与其相连的L形大宅古厝创建于宋代,以后屡次改建,其第四进一度改作祠堂。出土于西院的“绪壬辰年”字石,上部断缺,仍能推定为光绪壬辰年(1892年)有重要修葺活动。综上所述,鳌峰坊宋代陈诚之、明代陈谨两位状元故第,尽管已不是创建时的原貌,但原来的L形大宅与其一起承载着宋、明、清历代建筑文化的沉淀,值得珍视。同时它与三坊七巷其他古厝相比,唯独它具备典型的山地建筑特色,而且在大木作结构技术上也有一些独特的做法,值得珍惜。(殷方 文/图)

【责任编辑: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