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大家头条

闽都大家系列报道之十六

“八闽好汉”陈章汉:文章翰墨书经纬 承启斯文写春秋

2016-11-02 11:47:27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王礼林

  【人物名片】

  陈章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爱国拥军书画院执行院长,福州市文联原党组书记、主席,福州市书法家协会原主席,福建省耕读书院院长。

  他祖籍莆田,1947年生于厦门同安,成长于福清。家中还有一位兄长、四个妹妹,他排行老二。小学阶段,他初小就读于福清歧阳小学,高小在新厝硋灶中心小学读4、5年级。1957年跟随父亲返乡,在莆田江口老家的韵源小学读6年级。中学阶段,在江口杰社小学初中班读完一年级后转学到新厝江兜华侨中学,完成初中学业后考入福清一中。

  1966年高考前夕,他回到原籍地莆田,开始了长达12年的“下乡不上山”的“知青”生活。

  1978年,他考入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师从孙绍振教授等。毕业后在福建青年杂志社任职,历任《福建青年》《青春潮》《青年博览》副主编、副社长等职。1992年作为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的他,带着课题项目重返莆田江口老家,采访、观察改革开放进程中社会各界人士的人生经历与思想变迁,写就长篇报告文学《江口风流》。

  1996年,他从福建青年杂志社被引进到福州市文联主持工作,直到2009年初超龄退休。2014年春,他于2012年年底创办的福建省耕读书院在三坊七巷郎官巷正式落地。

  【代表作品】

  20多年来,他先后出书近20种,主要有散文集《人生的履痕》、美学随笔专著《美感百题》、长篇报告文学《江口风流》、长篇儿童文学《童年真好》、报告文学集《中国结》、文化随笔专著《说字写文》、赋文集《闽都赋》、散文随笔自选集《根的魔方》、综合文集《耕云读雪》以及书法题刻集《文章翰墨》等,另有电视专题片《寻》、歌词《千年一回眸》等跨界创作成果。主编、主撰有《冰心爱典》《可爱的福州》《闽都古韵》《锦绣福州》等图文书籍。获省级以上创作奖、编辑奖近60项。影视作品曾获中央电视台展播一等奖、中国电视艺术一等奖等。连续4次出席全国文代会、作代会。

  曾应邀撰写《中华老字号宣言》《闽商宣言》《世界泉商宣言》《妈祖颂》《闽都文化特质说》《金尊妈祖铭》《林公颂》《临水夫人颂》《湿地吟》《世界闽商》等。赋体文有《闽都赋》《鼓山赋》《马江赋》《福建师大百年赋》《武夷绿色丰碑赋》《福州温泉赋》《寿山石赋》《母爱赋》《三坊七巷赋》等,多以其手书刻石。主要楹联牌匾、碑记摩刻作品散见于福州市区的乌山、屏山、大梦山、镇海楼、文庙、三坊七巷、福州温泉博物馆和多处公园景点,以及鼓山、旗山、武夷山及厦门园博苑等百多处。

“八闽好汉”陈章汉:文章翰墨书经纬  承启斯文写春秋

  陈章汉。

  福州新闻网记者 王礼林 实习生 严晶晶

  他当过12年“下乡不上山”的“知青”,当过民工挑过粪,当过宣传员画过“马恩列斯”,当过演员演过“座山雕”;他生性乐观豁达、风趣幽默,笑言自己是“农民后”,作为“老三届”上演过“范进中举”,过了而立之年才进大学;他属猪,戏称自己是“属猪的胆子大,胃口好,随遇而安,不挑食”,创作体裁和题材广泛,著述颇丰;21世纪伊始,他开始尝试赋文创作,并以自书题刻,从西湖畔、闽江边到武夷山上,留下他的不少辞赋碑铭及楹联牌匾,也因此被戏称为“赋联主席”;退休后,他以“承启斯文”为文化理想,助力儿童文学,弘扬闽都文化,创办福建省耕读书院。

  他,就是陈章汉,一个名字与“文章翰墨”结下不解之缘的人。家族栖身于“海滨邹鲁”莆田、父母皆为教师的他,可谓书香门第之后。家里出了个全国高考作文满分的状元哥哥——陈章武,更是像一座灯塔,指引着他勇攀文学高峰。于是乎,这位“小笔写文章,大笔弄书法”的汉子,从家族的氛围、人生的苦难、禀性的天赋中汲取了无穷无尽的养分,年届七旬的他仍笔耕不辍。有人问他:精力和时间哪来?陈老笑答:先是忘却“春秋”,再是独尊“儒术”,三是乐当“补丁”。

  几十年间,他数次搬家,外孙女童言无忌,说爷爷“把家从金鸡山搬到金山,丢了一只鸡”。但无论搬到哪儿,陈章汉唯独不会落下的是“耕读”二字。在他现在的家中,客厅墙上有这样一副木质对联:书存金石气,室有蕙兰香。“耕云读雪”的书香生活,气韵盈然。他于是以“承启斯文”为文化理想,创办了耕读书院。他说,“耕读”来自中国数千年的晴耕雨读传统,也源于他老家祖屋的窗联“耕云”“读雪”,他要让这儿时种下的有形的文化血脉“获得土壤,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近日,本网记者前往拜访陈老,在他用第三卫生间改造成的面积仅五六平米的“三卫书屋”内,坐而论“斯文”,听他讲述耕读传家的故事,跟随着他的文化足迹,回眸他能耕云、善读雪的文化人生。

【责任编辑:伊宁倩】